幽闇之美~Gothic Metal─歌德金屬   Gothic Metal﹝歌德金屬﹞是1990年代中期之後才開始成形的一支新興重金屬樂派,歌德金屬的出現,可說為原本剛強制式化的金屬音樂,如吉他英雄式的音樂編奏型態,帶來了新的衝擊與啟發,它讓世人體驗到原來金屬音樂也能有如此陰柔和著重氣氛營造的表現方式,為金屬音樂開啟了另一種新的可能性。  在介紹歌德金屬之前,首先來談談「Gothic」這個字詞,Gothic (Art) 最早是用來歸類歐洲中世紀時期﹝Middle Ages,5~15世紀﹞的藝術風格,一般人較熟悉的歌德式藝術,大概就是出現於12世紀後以具有尖拱形結構與彩繪玻璃著稱的歌德式大教堂,以及雕刻製品等。十九世紀初期,歌德文學開始出現於小說的版圖,黑暗、古怪、神祕、性妄想等的題材,成為歌德作家熱衷描寫的主題。  時間來到1980年代的英國,接續著70年代末期灰暗低調式搖滾樂風﹝Post Punk﹞的腳步,歌德黑暗、詭魅、死亡和宗教等等的元素開始進入搖滾樂,開啟了歌德搖滾﹝Gothic Rock﹞的時代。而往後透過歌德音樂的發展,歌德精神逐步形成一種次文代,並擴散至整個歐洲與美國,歌德精神從音樂、繪畫裝置、乃至生活型態各個層面得到實踐。陰冷古堡廢壚、暗影幢幢的地下室、被絞架與刑具裝點的純美少女...等等,是歌德音樂中的常見配件及角色,然而歌德族群在世人眼中幽微荒怪的行徑,卻是令普羅大眾驚恐震懾與誤解。   聚焦到音樂上來談,Gothic Rock的主要特色就是幽暗、低調,並運用電子節奏及鍵盤合成器,以營造出一種黑闇深沈的美感。往後的Gothic Rock則逐漸朝向電子樂發展,進而成為Darkwave樂派。而歌德文化的素材,也在90年代初期開始獲到金屬樂團的採用,英國知名的Doom Metal樂團Paradise Lost可說是歌德式金屬的先驅,其於1991年所發表的專輯 中,便嘗試將少許女音vocal和弦樂襯底加入作品當中,93年的專輯 ,其在美編設計上更進一步採用了歌德式圖像做為意象表徵。隨後,挪威的Theatre of Tragedy則是將gothic元素與Doom/Death Metal徹底融合,正式確立了新一派的Gothic Death Metal,而TOT也可說是為金屬樂帶起歌德風的首要功臣之一,TOT的成功使得這股歌德金屬風潮開始迅速於歐陸蔓延。  然而對比於前面所談及的歌德搖滾,對於歐陸的歌德金屬樂派而言,大多僅是汲取歌德文化的黑闇、唯美氛圍,將之納入於音樂的表現或是視覺美學上,其所著重的仍是在音樂的本質上,不同於所謂的歌德音樂乃是歌德精神的延伸與實踐,兩者之間其實存在著很大的區別。  歌德金屬發展的歷史尚不到十年的時間,已累積出豐富的面貌,就風格特色上來談,大致可以粗分成以下幾類,不過這並不是絕對的分類,因為不同類別之間的界線有時並不明顯,而且有些樂團作品也可能會同時跨越不同類別。(一)黑闇vs.光明/Gothic Doom/Death   Gothic Death Metal可說是現階段歌德金屬中最主流的一支,樂團作品也最多,Theatre of Tragedy在1995年所發表的首張同名專輯可說是影響性最大的歌德死金屬專輯,當中的音樂元素,如優美女音主唱與death腔對唱的形式,大量的鍵盤弦樂、鋼琴運用,都成為日後歌德死金屬的最基本要素。柔弱女音與殘暴死腔的對唱,猶如天使與魔鬼般的對比,黑闇兼具優美感的氣氛與旋律,都是TOT為歌德金屬所做出的定義。  可惜的是TOT在第三張專輯 之後,樂風便轉向電子歌德搖滾,不過所幸其同樣來自挪威的後輩樂團Tristania及The Sins of Thy Beloved,表現可說青出於藍,音樂性得到更大的開拓,特別是北歐黑死金屬冷冽氣息的注入,兩個樂團各有所長,Tristania氣勢瑰麗壯闊,並有豐富的演唱編排﹝黑死腔+低吟男腔+聲樂女腔+唱詩班﹞,而TSOTB樂風哀美攝人,殘虐黑腔與銷魂女音精彩對唱,小提琴有著靈魂性演出,而巧合的是這兩團皆邀請了同一位小提琴手擔任guest樂手,也因此可以略為感覺到一些相似性。   德國的Lacrimas Profundere則是淒涼派Gothic Doom的最佳詮釋者,承襲自淒涼派祖師My Dying Bride的精神,樂風極度悲涼哀愁,小提琴、長笛、豎琴演出是一大特色,並有黑死腔+低吟男腔+聲樂女腔主唱,可惜從專輯 之後同樣已改變樂風。  荷蘭的After Forever是另一支為歌德金屬注入新視野的傑出樂團,其音樂風格呈現出了廣闊的包容性,Doom、Black、Progressive、古典交響、聲樂、美旋律,多樣的音樂元素造就出迷人的創作,除了音樂之外,聲樂女高音主唱優異的演唱亦是一大重點! (二)氣氛美聲/Atmosphere Gothic   這一類別的歌德金屬,並不強調歌德的黑暗面,其焦點反而是著重在情緒氣氛鋪陳和動人的美旋律上,呈現一種靜雅的浪漫感與脫俗的氣息,音樂相對而言也比較沒那麼重,在演唱上大多以純女音為主,或者是低吟式clean男腔。美聲歌德金屬最知名的代表樂團就是荷蘭的The Gathering,特別是其女主唱Anneke飄渺渾美的唱腔,堪稱是美聲歌德的完美典範。  另一支出色的樂團則是來自波蘭的Artrosis,其風格明顯深受The Gathering的影響,不過其音樂中多了一份東歐的民族氣息,因而有種特殊的新鮮感,專輯也多有演唱波蘭文及英文的兩種版本。 (三)古典交響/Symphonic Classical Gothic   這個類別的樂團作品即是在音樂中融入古典或交響樂成份,不同於一般典型歌德金屬的重點大多放在氣氛營造上,此類樂團常有較嚴謹的編曲結構與較多的器樂演奏表現。在歌德金屬界知名度極高的Lacrimosa,即是此派的重要代表,由領導人物Tilo Wolff所一手創造的Lacrimosa古典歌德音樂世界,其音樂完全獨樹一格,充滿著一種強烈深沈的感染力,像是會觸動到聽者內心最深底處,而Tilo Wolff也是個人認為在整個歌德金屬樂派中,真正具有所謂「歌德」性格的音樂創作者,Lacrimosa的音樂就猶如Tilo個人生命的投射,聆聽Lacrimosa的音樂就彷彿進入到另一個世界,甚至是Tilo的內心世界。   瑞典的Therion,音樂風格從早期的Death Metal根基,逐漸發展成為格局龐大複雜的交響歌劇金屬,音樂不僅採用全然的管弦樂式配制,在演唱上也從帶有死腔到後來完全只有歌劇唱詩班表現。  德國的Haggard同樣是一支古典化相當深的樂團,其成員包含管弦樂手竟達到近二十人,厚重的Death Metal與高雅的管弦樂、聲樂女音巧妙地融為一體,音樂充滿著濃郁的中古世紀氣息與民族味,編曲極度引人入勝。   (四)狂暴美學/Gothic Black  Gothic Black Metal是將歌德元素與黑金屬相結合的一支樂別,此類中的樂團作品,一種是以歌德金屬為主體,加入部份黑金屬手法,如黑腔、狂暴吉他刷扣和噴射雙大鼓擊等;而另一種則是以黑金屬為主體,再加入歌德元素。   義大利的Graveworm即是屬於前者,其曲式雖狂暴但卻沒有一般典型黑金屬的無人性與疲勞轟炸,相反的其音樂充滿著一種強烈的美感,氣氛與旋律性相當哀美動人,特別的是其作品中還加入了少許蘇格蘭風笛與弦樂組表現。  英國的Cradle of Filth則是後者的代表,事實上COF多是被歸在黑金屬中做討論,其將歌德文化中最黑闇的吸血鬼題材於交響黑金屬中發揮至極,成為自成一格的吸血黑金屬﹝Vampire Black Metal﹞,更有趣的是COF在商業上的成功竟讓其成為第一支被五大唱片廠牌之一的Sony所簽下的黑金屬樂團。 (五)歌德前衛/Gothic Progressive  嘗試將歌德元素與前衛金屬相結合的樂團同樣是存在的,此類樂風可說融合兩派之長。丹麥的Sinphonia正是成功範例,其女主唱的唱腔可形容是帶點邪氣的Anneke﹝The Gathering﹞,作品中既擁有歌德的幽美神祕氣息,又有前衛金屬變拍結構與彪悍的吉他riff,樂風相當特殊卻又十分吸引人。【結語】  歌德金屬是一種著重「美感」的金屬樂別,這種美並不只是直接淺層的旋律性優美而已,它所呈現與觸發的,是一種人類內心中的黑暗性,欲跳脫虛假、束縛,追求純美與性靈的悸動,一種從絕望甚至自虐中,醒悟而獲得解脫的心靈昇華之美。當然,隨著音樂的發展與相互影響、融合之後,歌德金屬已不見得都具有這樣的本質性。  在音樂的呈現上,歌德金屬也顯露了極大的包容性與可能性,例如古典樂或前衛金屬編曲手法的融入,不過歌德金屬在90年代末期快速發展之後,在21世紀的初期也呈現了疲態,許多大團甚至回頭靠攏電子歌德搖滾或Darkwave路線,新進樂團也少有超越現況的表現,不過我相信這只是一個短暫的潛沈與尋求突破的階段,歌德式美學縱然不是主流,但也絕不會從洪流中消失,因為在人類內心中永遠都會存在著一個幽微的角落,而歌德金屬正是具顯這種闇色美學的重金屬音樂。  .msgcontent .wsharing ul li { text-indent: 0; } 分享 Facebook Plurk YAHOO!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b11156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